五營兵將.兵馬


台灣民間常見的「五營」是指設在村落或廟宇外圍
五個方位的兵營,每營旗色係按五行而來,分別是
「東營旗九夷軍」、
「南營旗八蠻軍」、
「西營白旗六戎軍」、
「北營旗五狄軍」、
「中營旗三秦軍」。
習慣上也將五營合祀一處,這五營乃是由外借調來
的兵馬(傭兵營),但事實上五營尚有內外營之分
,內營(也就是親兵、衛隊)須安奉在宮廟中,一
般只在神案側邊上或於旁壁、廟門內側旁、或安置
「五營旗」來代表,中央的中軍則須安主神令牌,
以代表此為主神統率中軍的「內五營」,而內營的
「統帥」則分別由
溫元帥」領「東營青龍軍」、
康元帥」領「南營朱雀軍」、
趙元帥」領「西營白虎軍」、
馬元帥」領「北營玄武軍」、
「中軍」則一概由所祀「主神」為帥,
此為「內五營」。
「外五營」(傭兵營)則一般分別安放於廟外四隅
,設營地點大多選在四方要道的出入口或制高點上
,「中軍」則居於廟後正後方,或廟埕外側合祀一
處,兵馬總數三十六萬,有總兵三十一萬及軍馬三
萬一,「外營統帥」則由
「張元帥」領「東營旗九夷軍」、
「蕭元帥」領「南營旗八蠻軍」、
「劉元帥」領「西營白旗六戎軍」、
「連元帥」領「北營旗五狄軍」、
「中軍」則習慣上一概由「中壇元帥李哪吒」督領「三秦軍」。
一般外營安奉只用五色紙紮的軍馬或「五色營旗」
或以「五營頭」代表,更簡單的就以長約二尺半至
三尺,約雞蛋粗至手腕粗的五枝青竹棍,上面覆綁
「五色綢布」,青竹上書五位元帥名諱的符籙
埋地上也可代表之。
五營的設置並非都一定要有內外營,在正神廟宇中
,若屬「帝君」以上神格者,通常是內外營均設
而一般的王爺、武神、私壇或非正神的陰神則只能
設外營不能設內營。
不過若廟宇位在都市繁榮地區,也可能受限於取地困難而不設外營,或僅在廟門外旁壁設之。
五營安置則有一定位置,千萬不可擺錯,因為按東北〔艮方〕乃為聖位,屬「外鬼門」,一概由中軍鎮之,中軍之左內側則屬東營青旗、左外側(或左前方)則屬南營紅旗、右內側則屬北營黑旗、右外側(或右前方)則屬西營白旗,不管內外營均須如此正確設置。常見一些私人神壇因不清處緣由,除了中軍黃旗不會錯之外,其他四營胡亂安置、各彈各調、各種不同組合的安置均有之。也常見一些宮廟、神壇等,錯把外五營安置在內營位置,也要小心注意。

五營的安法,據我在工作上實際所瞭解與接觸、
親眼所見的,不論宮廟、神壇中,或自稱有神靈
降駕者,仍十之八九卻都安置錯誤了!
俗話說:「要假也要假得像」,如果真是有神靈降
駕,豈會連自己的兵將錯列也不知嗎?

在此,教各位一些小常識,若諸位中是有開設宮廟、神壇者,若自己安五營有錯置的,請快更正,免被「捉包」。
若不是開設宮廟、神壇者,也多去觀察一下,增點常識與知識。
一般上,五營的安置,有一橫列的五營安法,及五方的安營法。
舉例而言:
橫列的五營安營正確位置:

西營(北營(中營(東營(南營()

若按五方安五營的正確位置則是:

北營(中營(東營()

西營(南營()

或是

北營(東營()
        中營()
西營(南營()

五營位置不應該錯置。
因位在道教中,神明一定居於東北〔艮方〕,因
「艮位」乃是神聖的方位(也是外鬼門,所以在法
事科儀中,若有「禮拜十方天尊、十方聖真、十方
真宰」時,也必由神案的左方(我們面對神明的右方)
為東方。
並非按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方安置。 民間信仰中神明結構的軍事系統大致上分為
1. 
天兵三十六天罡
地兵七十二地煞
及五營神兵
五營神兵屬自行招募之兵將
內營總兵馬三十六萬眾
其造像有「五營旗」及「五營頭」兩類
五營旗為三角旗幟 以青、紅、白、黑、黃五色區分
五營頭一般都是有頭無身
2. 簡介如下:
五營以神壇為中心 依五行方位而設兵營
東營九夷軍 青令旗 青面張將軍
南營八蠻軍 紅令旗 紅面蕭將軍
西營六戎軍 白令旗 白面劉將軍
北營五狄軍 黑令旗 黑面連將軍
中營三秦軍 黃令旗 黃面李將軍

3. 張將軍:張基清
蕭將軍:蕭其明(或蕭其良)

劉將軍:劉武秀

連將軍:連忠宮

李將軍:李哪吒

溫元帥 溫瓊
馬元帥 馬元
康元帥 康妙威
趙元帥 趙公明

內五營的中軍主帥是該宮廟的主神自領中軍營
不是中壇元帥張蕭劉連李是外五營的元帥
不是內營元帥...... 
五營神兵(兵馬)本是王爺(如五府千歲等)才有的兵將,受其調派與指揮,不過現在有許多區域性神明,如媽祖、關聖帝君、大道公等都已備有五營神兵,來保衛庄頭,抵禦邪魔與鬼魂。

基本上,五營有分內外營,凡是受過歷代帝王敕封的正神,如關聖帝君、媽祖、保生大帝與王爺等,都設有內外兩營,而原本沒有兵權卻擅自擁兵的厲神,如大眾爺、萬善爺等則只設內營。內營總兵馬為三十六萬(三十六營將),是王爺的近衛軍,負責王爺本部的安全與秩序維護,大都以五營旗和五營頭來象徵;而外營是以王爺廟為中心,分佈在庄頭的五方營寨,總兵三十一萬,是部落的守衛軍。

而五營又分為東、西、南、北、中營,而五營令旗又有不同的顏色,令旗之形狀為三角形,上頭通常會繡上龍鳳等圖樣或不繡,只繡上一個「令」字。而每一營的令旗又有著不同的兵馬數量與名稱,非常的有趣及令人感到神秘且威武。(通常收驚時會以五營令旗來替信徒收驚,如遇上特殊狀況則會單獨以黑令旗來收

東營-東方-青旗-九夷軍-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馬(青龍)

南營-南方-紅旗-八蠻軍-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兵馬(朱雀)

西營-西方-白旗-六戎軍-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兵馬(白虎)

北營-北方-黑旗-五狄軍-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兵馬(玄武)

中營-中央-黃旗-三秦軍-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兵馬(黃帝)  

在台灣的鄉間,大多數的庄頭四週要衝位置,常有安放五營兵將的設施。 即一般所謂的五營信仰,其目的在防衛無形邪氣、惡煞的侵入和干擾,學界稱之為精神防衛系統,常與石敢當和各類獸牌避邪物,構成庄頭滴水不漏的安全體系。而五營兵將的佈防設施共同特徵是:都會選在庄頭外圍的制高點或醒目的目標物上,互為犄角,以使邪魔惡煞不得其門而入。

(1)五營神兵代表軍馬百萬千

*駐防基地-

鄉間路旁的神龕、小祠,簡陋、克難,卻有「三尺營寨百萬兵」之神威。大體上有露天式、圍圈式、土丘式、磚龕式、小祠式、寶塔式六種。

*神明結構-

以傳統帝王君權政體為例來說明「五營神兵」之組織

1.文職官系

*玉皇大帝

2.武職官系

1、情治系統-城隍組織【掌管三度空間秩序維護】

2、軍事系統【專責陰陽兩界作戰防禦】

*天兵【三十六天罡或軍將】~中央神軍

*地兵【七十二地煞和五營神兵】~地方防衛部隊 

2)瘟神王爺的「眾將官」

王爺是指「瘟神」只有「瘟神」才能「擁兵自重」,雄據一方、保衛村莊;只要是角頭身份、只是某村或某庄的主神,那麼祂就會有資格,而且也必須擁有兵權,因為沒有兵馬,怎能防衛庄頭?

所謂「五營」即以村莊或廟宇為中心(五營)無廟則以神壇為主,依五行方位,而設的兵營分別為:

東營-東方-青旗-九夷軍-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馬

南營-南方-紅旗-八蠻軍-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兵馬

西營-西方-白旗-六戎軍-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兵馬

北營-北方-黑旗-五狄軍-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兵馬

中營-中央-黃旗-三秦軍-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兵馬 

(3)五營的配置和功能

基本上,五營有內營和外營之分。依神權論:凡受過帝王蓛封的正神,公厝級以上的角頭廟,設內外營;私壇僅設內營。依地論:鄉間廟宇大都設內外營;市集、廟宇受環境限制不設外營。

*內營-三十六營將~負責王爺本部安全防務

大多數廟宇皆以「五營旗」為內營象徵。所謂「五營旗」似「手轎的小轎上,依五方各插上五色三角旗幟,各旗皆載明該營的元帥、番號、軍馬和兵員數目可視為營旗或令旗。

*外營-總兵三十一萬,另有軍馬三萬一千,為部落的防衛部隊。

外營以王爺座殿為中心,分布於「庄頭」五方的營寨,營寨位置選擇四方要道的出入口或制高點,互為犄角,以使邪魔惡煞不得其門而入。五營之外另有一個「總營」位在東營的旁邊。

1.總營-天兵地兵鎮中藏,張蕭劉連護四方。

2.東營-張聖統領東夷軍,書符咒水救萬民。

3.南營-蕭聖統領八蠻軍,法主家時十八年。

4.西營-劉聖統領六戎軍,岩中收行四十載。

5.北營-連聖統領五狄軍,龍山爐中行法界。

6.中營-李府元帥三秦軍,統領天兵下瑤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i122622 的頭像
    mei122622

    台北天賜宮

    mei122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